為什麼要做資產配置
因為股市的漲跌不可預知。
預測進出場時機不利於長期報酬。
當市場下跌時,有的類股正在漲,但我們無法事先知道。
專家(分析師)也會槓龜。
類股的輪動不易找出規律性。
分類可以降低非系統風險,增加投資報酬。
認識風險
主觀風險:
包括外在環境及資產類別的風險,例如經濟、政治、通膨、利率、市場、產業、信用、貨幣、流動性等風險。主觀風險可以用「標準差」做衡量,可以利用配置負相關的標的物降低風險。
客觀風險:
投資人所能容忍的風險,依據投資人的生活條件(如收入及財產規模)、年齡、個性、投資目標、投資期限而有不同的風險標準。客觀風險因人而異,與理財專員溝通、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度、瞭解投資環境、拉長投資時間等都是有助於降低客觀風險。
效率前緣:找出最佳化投資組合
在一堆可行投資組合中,挑出各風險下,預期報酬最大之投資組合;或總風險最低的投資組合。將挑出之投資組合連線,便是效率前緣曲線。

不同投資組合
每個人適合不同的投資組合,追求自己能夠承受的風險與投資組合,資產才能穩定成長。
| 
 投資組合  | 
 期間  | 
 投資目的  | 
 承擔風險/報酬  | 
 比重  | 
| 
 資本保值  | 
 3~5年  | 
 保本為主 收益為輔  | 
 非常低風險 較低報酬  | 
 股票10% 債券55% 現金35%  | 
| 
 經常收益  | 
 長期  | 
 定期利息收入  | 
 利率變動風險 經常性收入  | 
 股票30% 債券60% 現金10%  | 
| 
 收益成長  | 
 3~5年  | 
 債息收入與股票長期取得平衡  | 
 利率及股票風險 股利、債息及成長均衡  | 
 股票40% 債券50% 現金10%  | 
| 
 長期成長  | 
 3~5年  | 
 長期平均值以上的資本利得  | 
 中度股票風險 長期高於平均值以上報酬  | 
 股票70% 債券25% 現金5%  | 
| 
 積極成長  | 
 1~2年  | 
 短期高資本利得  | 
 高度股票風險 短期高獲利  | 
 股票80% 債券10% 現金10%  | 
風險與報酬:市場的風險屬性及報酬關係

